專題

標籤:

發揮女性人道救援工作者的力量

作者:日堯

每人選擇自己的職業,也各有原因。作為女性,因性別帶來的限制而能否參與一些工作種類,可能已經與男性有別,而所面對的挑戰亦截然不同,例如阿富汗塔利班於去年底,宣布禁止女性為非政府組織工作。但是,當地的女性能夠接觸到男性員工無法觸及的群體,在保護需要援助的社區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此禁令無疑有礙一些救援及發展工作的進行,亦令一群女性人道救援工作者無法發揮所長。

在世界各地的宣明會,也不乏女性人道救援工作者的蹤影。在3月8日「國際婦女節」之際,讓我們多明白、多肯定這群女性人道救援工作者的熱忱與力量。

露西 • 穆倫加:「畢業後,我在肯尼亞宣明會實習了一年。現在是索馬里宣明會傳訊主管。作為一位人道救援工作者,我最大的動力是聆聽災民的心聲和故事,並將所看見的實況記錄下來,為他們發聲。」

埃弗林 • 萊奈科伊:「我小時候最美好的回憶是當運載糧食援助的卡車,來到我們貧窮的村落裡的一刻。當我日漸長大,朋輩的壓力迫使我接受『女性割禮』和早婚。但我沒有依循,決定專心升學。我現在是肯尼亞宣明會的兒童保護倡議人員,盡力維護兒童權利。」

我會為此自豪

亞歷珊卓 • 沙普金娜﹙烏克蘭宣明會傳訊主任﹚
我和數百萬烏克蘭人一樣,也是這場衝突的倖存者。我知道支援有多重要……一旦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而且有來自全球的有心人支持,你就能找到力量,渡過最艱難的時刻。

那一夜我剛值完夜班,累透了,在睡覺。忽然傳來巨響,把我吵醒了。那是基輔時間2022年2月24日凌晨大約四點。外面不斷有爆炸,然後我忽然意識到,戰爭開始了。

我從沒看過我美麗的國家陷入如此的混亂。大家都慌忙逃走,搶購食物和提款。我和其他平民在一個地牢裡躲了大約10天,那段時間很難熬。

及後,我們離開了地牢。但是,在最初2個月,我們都戰戰兢兢留意著防空警報。有一夜,我們覺得情況安全,終於可以不用穿上鞋子睡覺,而且應該不用跑到防空洞避難。想不到,就在那個寒冷的晚上,有一枚導彈竟落在我居住的大廈旁邊。我嚇壞了,赤腳在雪地上狂奔,逃到地牢裡去。

雖然如此,我還是下了人生中最困難的決定。我決定留在基輔,幫助其他人。我很確定我永不會離棄烏克蘭,因為她是我的國,是我的家。我的父母、朋友和我生命中的一切都在這裡。這個決定使我變得更加堅強,我從沒有後悔。

因為急需金錢,有4個月的時間我都同時在做3份工作。雖然很艱苦,但我還是通過了畢業試,完成了大學學位。

去年4月,我終於21歲了。以前我總會為生日而興奮,但這次我甚至不知道應否慶祝。我的人生完全改寫了,而我也不會再是以前那個我,永遠也不會。

有時你不免會思考現實,就是你在早上可能會受到導彈襲擊,但到了下午,你就會如常生活,繼續完成當日的計劃。在困境中留下美好回憶,能為我帶來希望。我很珍惜這些時刻,以後也不會再視之為理所當然。

人生的轉捩點

我投身宣明會工作時,沒有想過我的人生可以如此改變。在宣明會,可以發揮我讀新聞系的專業和說故事的熱忱,向全世界分享烏克蘭人的聲音。

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,我會為宣明會烏克蘭危機救援的成果感到自豪。我們為親歷戰火的人送上了各種支援,包括食物、教育,甚至心理健康支援。

儘管在過去一年飽歷風雨,我還是很感恩可以加入宣明會。每當我訪問在這場戰爭中受苦的烏克蘭人,特別是婦女和兒童時,我總會感到難過,我仍然不能明白,為什麼他們要受苦?不過,與此同時,他們的堅忍卻使我感到無比自豪!

我和數百萬烏克蘭人一樣,也是這場衝突的倖存者。我知道支援有多重要:不僅是物資上的,還包括情感上,可以來自至親,甚至來自陌生人。

一旦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而且有來自全球的有心人支持,你就能找到力量,渡過最艱難的時刻。


他們也可能是我的孩子

安妮比 • 喬伊斯﹙南蘇丹世界宣明會社會工作者﹚
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,我必須透過社會心理支援及輔導,給他們希望,讓他們明白可以如何站起來,他們也不是孤單地面對著這些挑戰。

作為3個孩子的母親,我每天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我的孩子快樂,滿足他們所需及遠離傷害。我也付出相同的力量和努力,嘗試為南蘇丹延比奧縣的孩子們這樣做。

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的這9個年頭,我一直支持婦女改善她們孩子的福祉。我開展倡議活動、培訓班及小組等,討論我們如何改進兒童保護的工作,同時教導她們自己應有的權利和義務。

我在衝突環境中成長。可悲的是,我們的孩子繼續面臨著和我一樣的挑戰。我總是承諾要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,這是我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的。

加入宣明會工作

我最初加入宣明會時擔任助理保護員,那時我關心的是我能掙多少錢。但當我開始接觸社區裡的孩子時,一切都改變了。因著孩子,我對工作變得滿懷熱誠。

在慶祝婦女節之際,我們表揚婦女在確保兒童福祉方面的努力不懈和貢獻。部族之間的衝突,令西赤道州的兒童脆弱無助,他們所受的苦難令人痛心。許多孩子失去父母和兄弟姊妹,有的目睹殺戮,更多的孩子經歷了心理、身體和性侵犯。與這群孩子同行需要耐心和愛心,最重要的是信心。

工作中最充實的時刻

我常常牢記著這群孩子,他們也可能是我的孩子。母親的責任是幫助他們從可怕的經歷中走出來。我目前服侍一群前童兵,他們經歷過大量的暴力威脅,其中一些可能非常好勇鬥狠及難以相處。這確實令人氣餒,包括我。但我仍然牢記著這群孩子,也可能是我的孩子。母親的職責是幫助他們從可怕的經歷中恢復過來。

我聽過一個14歲的少年講述他曾面對的磨難,被迫殺人,女孩如何遭受性侵犯,其中一些人如何目睹父母被殺,這都讓我心碎。沒有孩子應該經歷這些恐怖的事情。

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,我必須透過社會心理支援及輔導,給他們希望,讓他們明白可以如何站起來,他們也不是孤單地面對著這些挑戰。

對我來說,工作中最充實的時刻是當我看到孩子們恢復過來。沒有孩子應該經歷南蘇丹孩子正在經歷的事情。作為一位母親,每當我看見一個認為自己沒有未來、沒有希望的孩子時,我感到很痛苦。

我希望能夠幫助孩子重新站起來,而我活在世上是為了幫助孩子和婦女。


改變是可能的

伍詠儀﹙世界宣明會 - 中國項目質量與影響力總監兼全國殘障兒童項目經理﹚
我工作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女同事,日常工作很忙碌,而同事大都要兼顧工作和家庭,多年的服務讓我們的家人看到我們性情、生命的改變成長,能漸漸理解和支持我們對工作的投入。

「一位老伯背著又粗又重的樹幹,翻山越嶺數小時以賺取10元。」這是我大學時期去中國內地做義工記憶很深刻的片段。我們可能在很多地方不經意就花掉了,而老伯伯需要背著這麼重的樹幹翻過一座座山才能賺到。我在那時才意識到,原來世界還有很多面,與自己從小經歷的很不一樣。

這段經歷也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,令我後來加入了宣明會在中國的工作,至今10多年。我看到很多社區和家庭的故事,能夠與有需要的群體同行,帶給我充實有意義的人生,而這裡也有一班互相幫助的同路人。

要令人相信「改變是可能的」,不是那麼容易,尤其對於長期處於困境中的兒童和照顧者,甚至服務他們的工作者。我們曾組織照護殘障兒童的機構領導考察香港的兒福機構,與他們共同商討怎樣完善工作機制,培訓他們的前線工作人員技能,更重要是鼓勵大家珍視殘障兒童的生命和尊嚴。大家看到改變的可能性,有了意識、方法和技能,結合政策的推動,現在孩子們都得到更好的照顧和發展,這改變的過程需要我們身心投入,持續陪伴和支援伙伴。

人道救援工作裡的學習

我工作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女同事,日常工作很忙碌,而同事大都要兼顧工作和家庭,多年的服務讓我們的家人看到我們性情、生命的改變成長,能漸漸理解和支持我們對工作的投入。

從事人道救援工作,讓我學習謙卑的功課。以殘障兒童工作為例,我們服務的每一個孩子和家庭,他們都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和壓力,他們都鍛煉了應對危機和困難的方法。縱然照顧者面對社會和其他家庭成員的歧視,承受多年來為了支付康復訓練費用積累的債務,但照顧者對殘障兒童的愛,令他們對孩子不離不棄,讓我想到耶穌對祂兒女的愛和看顧也是永恆的。

總幹事的話

2023年,我們終於迎來疫後的新生活,雖然難免要適應新常態、新步伐,但增添了對未來的期盼,更可以規劃新行程,重新親身探索世界。

世路思潮

「我也是第一次來這裡,我們肯尼亞人很少來這邊!」同行的肯尼亞宣明會同事說。

前線工作

斯韋特蘭娜與兩個孩子從烏克蘭城市奧德薩逃到摩爾多瓦。像數以百萬的難民一樣,她們被迫離開家園、朋友,放下工作和學業。

與脆弱同行

去年2、3月時,正值烏克蘭開始爆發戰爭,為當地人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。有些人失去至親,有些人家園盡毀,也有些人被迫逃難到陌生的國度。

捐款何處去

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,柬埔寨憑藉蓬勃的製衣出口業及旅遊業,在20年間穩健地發展,當中教育和醫療方面的進步尤其突出。

本地同行

筆者與凌君慧﹙Stephania﹚曾經在宣明會共事3年。她從事廣告業15年,因著2001年發生的「911恐怖襲擊」帶來的衝擊,開始反思人生和工作的意義...

童看世界

這個新年,跟女兒乖孫一家去了旅行。上飛機的時候,乖孫興奮莫名,不斷追問:新加坡在哪兒?我們會去哪兒玩?

孩子篇

現年 14 歲的小莎,住在越南中北部一個村落。在那裡,女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,女孩會隨母親從早到晚在田裡耕作;大部分女孩即使有機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