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篇

標籤:

他把我的未來放在首位

原著/攝影:Tra Ngo Thu 黎芷茵撮譯

現年 14 歲的小莎,住在越南中北部一個村落。在那裡,女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,女孩會隨母親從早到晚在田裡耕作;大部分女孩即使有機會上學,也會很早輟學,因為她們在還很年輕時便得結婚、生小孩、賺錢養家。

但小莎希望上學,並為此每天走 20 公里泥路,可是她似乎仍然難逃輟學的命運。有一天,她的媽媽意外摔斷了腿,無法走路和工作,一家挨餓幾天後,小莎的爸爸要求她輟學工作,幫補家計。「我很想念上學的日子,每次跟姊姊通電話都忍不住哭。」小莎說。

幸而,宣明會為小莎帶來改變。宣明會的工作人員聆聽和安慰小莎,並登門說服她的爸爸。「她有夢想、有熱情、愛上學。如果你讓她繼續讀書,這些特質將能幫助她走得很遠,可以上大學、找到好工作,你會為自己今天的決定感到驕傲。」宣明會工作人員對小莎爸爸說的這番話,扭轉了小莎的命運。小莎感恩地說:「他的真誠令爸爸改變主意,決定讓我繼續上學。我覺得他比誰都明白我;更重要的是,他把我的未來和福祉放在首位。」

於是,小莎得以重返校園,平日和朋友一起寄宿,避免走遠路上學。成為助養兒童後,小莎得到宣明會的支援,不用為生活必需品和寄宿費用憂心;小莎的爸爸學會養殖雞隻,令一家有雞蛋可以食用和出售賺錢,小莎則學到如何做決定和保護自己的權益。「這一切改變都讓我再次確認教育的力量,唯有教育能幫助我們擺脫固有思想。」現在,小莎希望能推動社區改變,並立志成為保護兒童免受傷害的女警。

總幹事的話

2023年,我們終於迎來疫後的新生活,雖然難免要適應新常態、新步伐,但增添了對未來的期盼,更可以規劃新行程,重新親身探索世界。

世路思潮

「我也是第一次來這裡,我們肯尼亞人很少來這邊!」同行的肯尼亞宣明會同事說。

專題

發揮女性人道救援工作者的力量 作者:日堯 每人選擇自己的職業,也各有原因。作為女性,因性別帶來的限制而能否參與一些工作種類,可能已經與男性有別......

前線工作

斯韋特蘭娜與兩個孩子從烏克蘭城市奧德薩逃到摩爾多瓦。像數以百萬的難民一樣,她們被迫離開家園、朋友,放下工作和學業。

與脆弱同行

去年2、3月時,正值烏克蘭開始爆發戰爭,為當地人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。有些人失去至親,有些人家園盡毀,也有些人被迫逃難到陌生的國度。

捐款何處去

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,柬埔寨憑藉蓬勃的製衣出口業及旅遊業,在20年間穩健地發展,當中教育和醫療方面的進步尤其突出。

本地同行

筆者與凌君慧﹙Stephania﹚曾經在宣明會共事3年。她從事廣告業15年,因著2001年發生的「911恐怖襲擊」帶來的衝擊,開始反思人生和工作的意義...

童看世界

這個新年,跟女兒乖孫一家去了旅行。上飛機的時候,乖孫興奮莫名,不斷追問:新加坡在哪兒?我們會去哪兒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