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線工作

標籤:

敘利亞

戰火中的水源 帶來生機

66歲的阿布•哈希姆有8名子女和6位孫兒,現居於敘利亞西北部的流徙者營地。

「我們本來有自己的房子,土地和橄欖樹,經濟狀況不俗,我亦從事白領工作。」他分享著自己戰前的生活。「戰爭突然爆發,我們一心想讓孩子平安,但在逃往西北部流徙者營地的時候,卻遇上重重挑戰。當時根本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前往。」阿布•哈希姆一家要邁向未知的地方。他們抵達了敘利亞西北部一個小鎮,並找到一棟小屋安頓下來。

阿布•哈希姆成了流離失所的人,他失去了家園、失去了土地,全家都在捱冷。他試著尋找工作,鎮上卻完全沒有機會,所以一家人只能倚靠人道援助度日。正當阿布•哈希姆嘗試適應嚴峻的情況,並照顧自己的家庭時,地震卻突然來襲。房屋被夷為平地,阿布•哈希姆的孫兒心靈受創,學習也受到影響。

地震不僅影響了教育工作,也摧毀了供水網絡,使阿布•哈希姆和其他身處流徙者營地的敘利亞人無法獲得緊急服務,而且,大家都擔心霍亂會蔓延。因此,當他聽到宣明會的合作伙伴實施供水計劃時,感到很安慰。

因為有了水源,整個營地都變得充滿生機。「現在,我們可以用清水來做很多事情,包括飲用、洗衣服、做飯等,確保飲用水的安全不再構成經濟負擔。我現在可以把存下的錢,花在其他要緊的日常需要之上。」阿布•哈希姆說。

泰國

為自己的社區出一分力

「雖然我沒法為環境艱苦的孩子提供金錢上的支援,但我可以在這裡出一分力幫忙。當宣明會開始為這個社區提供援助,我看到支持兒童和其他弱勢群體的機會。」22歲的泰國世界宣明會翁龐縣項目義工桑杜說。

宣明會在桑杜仍在學的時候,展開翁龐縣的區域項目。雖然桑杜不是助養孩子,但她亦受惠於當地支援社區孩子和家庭的發展工作。那些項目回應了區內當前的難題,並慢慢改善社區脆弱的情況。

桑杜在中學之後便沒有機會繼續學業。她覺得自己最終會重蹈父母的覆轍,陷入貧困的循環。因此,她希望自己社區的孩子們能夠有機會茁壯成長,並擁有比她童年更好的生活質素。因此,桑杜成為了宣明會的義工,支持宣明會在她社區中的工作。

桑杜以義工的身份擔任協調人員,負責評估和篩選有需要孩子和家庭加入「助養兒童計劃」以及宣明會實施的其他特別項目,並且跟進和進行家訪,以及向宣明會工作人員報告兒童受影響的事件,尋求協助,又安排與孩子的家庭會面以增進了解,並向孩子、家庭和社區提供援助。

「我有機會幫助宣明會和社區中的兒童及家庭,令我很高興也很自豪。因為我住在這裡,並且很了解這個社區,所以,我能夠幫助當中最有需要的兒童。」桑杜說。「我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。雖然有時很累,但看見孩子的笑容和村民生活得到改善,成為我的動力。」

中國

激發兒童潛能 服務社區

小尹是長女,家中有爸爸、媽媽和9歲的弟弟。從前的小尹屬於「理性派」。社工卓先生剛認識小尹的時候,她是個較沉默寡言、冷淡並會據理力爭的女孩,給人感覺很強硬,也很少關心人。卓先生邀請小尹加入宣明會開展的青啟航兒童小組。因為當時跟組裡的成員不熟,小尹十分靦腆,不敢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,甚至外出活動合照時,她跟小伙伴之間總會隔開半個身位的「安全距離」。小尹坦言自己小學時,曾被全班同學孤立,因而變得自卑。

「我在之後的暑假一起參加社區活動的時候,跟大家慢慢熟絡起來。」透過跟組員的接觸,小尹逐漸放下戒心,而且被大家的熱心與個性吸引。除了認識到身邊小伙伴的優點,小尹也透過組裡的活動激發了自己的潛力。原本是個「宅女」的小尹,不僅跟組員一起走上街頭,了解街坊們扔垃圾的生活習慣,以改善社區垃圾分類項目,也因為組長因事缺席了三、四天,讓她有機會臨時履行組長的職責,促使組員去思考與完成團隊任務。

小尹獨特的思考角度和有話直說的行動派性格,贏得了組員和組長的尊重和信任。組長回歸小組後,挽留小尹繼續當副組長。小尹說:「雖然平時還是像個後勤,但是在團隊裡,第一次有被人重視的感覺。」因為身邊的人都認同小尹的能力,加上最好的朋友支持鼓勵,讓她的自卑慢慢消失。參加了數次社區活動後,小尹找到生活的目標,也非常熱心地服務社區。

總幹事的話

12月上旬,「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」正在召開。隨著氣候危機愈趨惡化,我們今年也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威力...

世路思潮

「戰爭結束了,現在是不是好些?」2009年斯里蘭卡政府軍把北面泰米爾游擊隊管轄的大本營炸個稀巴爛,連根拔起。政府宣布長達26年的內戰結束...

專題

我們除了關心孩子有否接受教育的機會,也希望透過音樂、體育、藝術及語言等方面,啟發孩子潛能,讓他們向著全人發展的方向邁進...

與脆弱同行

敘利亞小男孩塔米在14個月大的時候,被診斷為嚴重營養不良。他自出生以來,已經活在衝突不穩的脆弱環境中。

捐款何處去

在2022年,香港世界宣明會援助款項約港幣4,923萬元,支持剛果民主共和國4個區域項目及13個其他項目,逾60萬人受惠。

本地同行

有人行善,是因為愛,也有的看為責任;有人默默支持,也有人親身參與。你又是哪一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