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線工作

標籤:

蒙古

助婦女一起抵抗「寒災」

宣明會在蒙古開始制定「寒災」預備行動框架時,娜仁其其格和巴雅爾琪琪格毫不猶疑參與其中。她們住在巴彥洪戈爾省,是「寒災」危機最嚴重的地區之一。

此預備行動是一項全新措施,根據預報或預測,確保災難發生前採取適合措施,保護有需要的人。

「我們大概有200頭牲畜。我知道我們必須減低損失。」分別育有8歲和1歲孩子的單親媽媽娜仁其其格說。

而對巴雅爾琪琪格而言,參與其中能讓她與家人的生計得到保障。她們一家五口,飼養250頭牲畜。這些牲畜必須平安渡過「寒災」,因為畜牧工作是她們一家人唯一的收入來源。

在蒙古,約41%牧民是女性。她們在生產乳製品和其他相關產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因此,女性的參與對制定預備行動框架十分重要。這項諮詢過程涉及360人,其中四成是女性。

當宣明會於本年1月啟動此預備行動框架時,女性的參與對宣明會的支援工作有著關鍵作用。在她們的社區和其他省份,兩成以上受「寒災」影響的人得到現金援助、食品、飼料和衛生用品包等。牧民家庭還接受了關於應對乾旱和「寒災」的培訓。

肯尼亞

轉念面對旱災 消除貧窮

在肯尼亞東部的旱季,大多數家庭都面臨土地乾旱和植物枯萎的困境,但特雷莎的家就像沙漠中的綠洲。她的院子裡種滿青蔥的植物和無數果樹。

2017年,特雷莎和丈夫湯姆接受了宣明會的賦能世界觀培訓後,決定在生活上作出改變。他們說,培訓使他們明白到無論居於何地或面臨怎樣的氣候,上帝都會藉著自然資源為人類提供一切所需。

為了使課程更為實用,宣明會常常將賦能世界觀的培訓與農業、畜牧,以及其他合適的經濟或生計項目分享予有需要的社區居民。

培訓結束後,特雷莎和湯姆立即開始種植樹木。特雷莎說:「我們學到種植樹木有助土壤肥沃,並使環境變得涼快。這樣也能保護四周農作物免受猛烈的陽光照射。樹木還可以讓我們更精神煥發和精力充沛,因為乾旱地區太悶熱,身體會容易疲勞。現在,我們可以在農田工作更久。」

夫婦二人還得到鼓勵,選擇種植對土地有環境效益的樹木品種,同時提高他們的收入和糧食保障。

「我們選擇了在此種植優質的芒果樹和橙樹,這些樹能適應這裡長年惡劣的天氣。」

他們13歲的女兒麥絲說,她很喜歡這些樹木,因為它們讓家裡的土地看起來很美,並且成為一個靜謐的居所。

中國

寄宿學生的洗澡難題

一個下著雨的早晨,11歲的小燕走出學校宿舍,來到水池旁用冷水洗臉,然後準備去上課。她淋了雨,除了寒冷,還覺得身上有點難聞。小燕渴望周末快點來到,可以回家洗澡。

因為爸媽都在城市工作,每年春節才能回家,小燕和三兄妹與爺爺奶奶一直相依為命。小燕就讀的是一所寄宿小學,一周才回家一次。學校沒有洗澡設施,也沒有熱水供應,洗澡難題一直困擾著學生。夏天是最難熬的日子,天氣炎熱又潮濕,出了汗卻不能洗澡,宿舍的被單和枕頭都發出一股酸臭味,身體還會發癢。而在寒冷的冬天,大家都只可用冰冷的水刷牙洗臉。

校長說:「這裡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,父母常常不在身邊,難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。而學校沒有能力建設浴室,令到寄宿學生一星期都沒有機會洗澡,衛生情況讓人擔憂。」

宣明會看到學生的需要,於是建了廁所和淋浴間,每個淋浴間都有門鎖,以保障學生的私隱。小燕開心地說:「有了門,洗澡的時候就不會害羞了。」老師經過宣明會的培訓,更開展了校園健康教育活動,幫助學生認識洗手、預防腹瀉和肺炎等知識,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並且預防疾病傳播。

總幹事的話

每年的6月20日為「世界難民日」。聯合國訂立此國際日,是為了頌揚全球因衝突或迫害,被迫逃離本國的人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氣。

世路思潮

「你是不是有多一件外套可以借我?」同事問。

專題

近年,ChatGPT這項新的人工智能聊天服務越來越普遍,帶來的影響不限於科技發展,甚至可能改寫大家的工作及生活模式...

與脆弱同行

蘇丹於4月時爆發武裝衝突,引發難民潮。而鄰國南蘇丹的內戰亦已經輾轉持續近10年,至今仍有不少人在鄰國烏干達的難民營生活。

本地同行

由上世紀八、九十年代至今,宣明會的「饑饉30」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體回憶。而本期受訪的棉紡會中學黃定康校長,亦因為饑饉活動與宣明會結緣...

童看世界

這個年代的小孩好像很幸福,從小就接受各類的培育和訓練,英語、普通話、繪畫、游泳和彈鋼琴這些已是基本的...

孩子篇

在馬克所住的馬拉維社區裡,愈來愈多孩子為了幫補家計而輟學打工。馬克慶幸自己可以上學,且上學前有早餐可吃。他知道,家境從前並不那麼好。